安装PHPUnit
使用 Composer
安装 PHPUnit
#查看composer的全局bin目录 将其加入系统 path 路径 方便后续直接运行安装的命令 composer global config bin-dir --absolute #全局安装 phpunit composer global require --dev phpunit/phpunit #查看版本 phpunit --version
使用Composer构建你的项目
我们将新建一个unit
项目用于演示单元测试的基本工作流
创建项目结构
mkdir unit && cd unit && mkdir app tests reports #结构如下 ./ ├── app #存放业务代码 ├── reports #存放覆盖率报告 └── tests #存放单元测试
使用Composer构建工程
#一路回车即可 composer init #注册命名空间 vi composer.json ... "autoload": { "psr-4": { "App": "app/", "Tests": "tests/" } } ... #更新命名空间 composer dump-autoload #安装 phpunit 组件库 composer require --dev phpunit/phpunit
到此我们就完成项目框架的构建,下面开始写业务和测试用例。
编写测试用例
创建文件app/Example.php
这里我为节省排版就不写注释了
这样我们就对业务代码AppExample
做单元测试,并且获得我们单元测试的代码覆盖率,现在自然是百分之百,因为我的测试用例已经访问了AppExample
的所有方法,没有遗漏的,开发中则能体现出你的测试时用力对业务代码测试度的完善性。
基境共享测试数据
可能你会发现我们在每个测试方法中都创建了AppExample
对象,在一些场景下是重复劳动,为什么不能只创建一次然后供其他测试方法访问呢?这需要理解 PHPUnit 执行测试用例的工作流程。
我们没有办法在不同的测试方法
中通过某成员属性
来传递数据,因为每个测试方法
的执行都是新建
一个测试类对象
,然后调用相应的测试方法
。
即测试的执行模式并不是
testObj = new ExampleTest(); testObj->testMethod1(); testObj->testMethod2();
而是
testObj1 = new ExampleTest(); testObj1->testMethod1(); testObj2 = new ExampleTest(); testObj2->testMethod2();
所以testMethod1()
修改的属性状态
无法传递给 testMethod2()
使用。
PHPUnit
则为我们提供了全面的hook
接口:
public static function setUpBeforeClass()/tearDownAfterClass()//测试类构建/解构时调用 protected function setUp()/tearDown()//测试方法执行前/后调用 protected function assertPreConditions()/assertPostConditions()//断言前/后调用
当运行测试时,每个测试类大致就是如下的执行步骤
#测试类基境构建 setUpBeforeClass #new一个测试类对象 #第一个测试用例 setUp assertPreConditions assertPostConditions tearDown #new一个测试类对象 #第二个测试用例 setUp assertPreConditions assertPostConditions tearDown ... #测试类基境解构 tearDownAfterClass
所以我们可以在测试类构建时使用setUpBeforeClass
创建一个 AppExample
对象作为测试类的静态成员变量(tearDownAfterClass
主要用于一些资源清理,比如关闭文件,数据库连接),然后让每一个测试方法用例使用它:
./test ./app
然后直接运phpunit
行即可:
[root@localhost unit]# phpunit PHPUnit 6.5.14 by Sebastian Bergmann and contributors. Time: 81 ms, Memory: 4.00MB No tests executed! Generating code coverage report in HTML format ... done
以上就是本文的全部内容。
联系信息:邮箱aoxolcom@163.com或见网站底部。
请登录后发表评论
注册
社交帐号登录